什么是“假性近视”?如何区分“真假”?

       近年来,随着课业的繁重和电子产品的普及,我国青少年的近视问题日益严重且低龄化趋势明显,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近视人数和发病率居世界第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家长没有在假性近视期阶段及时发现问题,或者发现问题以后没有采用及时有效的方法解决,有数据表明,在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下,如果发生假性近视不进行干预,90%以上都不能自然恢复,这样导致原本可以恢复正常的假性近视变成了真近视。

 

       

那么,孩子到底是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假性近视到底是什么?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的假性视力恢复正常?

 

什么是“假性近视”?如何区分“真假”?

 

       近视眼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而视远不清。也就是眼睛处在休息状态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光后,焦点本该恰好落在视网膜上,而其焦点却落在视网膜前,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假性近视是指经过休息或是治疗能够恢复正常的近视,其实质不是近视眼,而是由于睫状肌痉挛导致的看远处放松不下来,从而导致远视力下降。由于是功能障碍引起的,眼球还没有变长,所以通过训练,康复眼睛机能,配合适当地休息,注意用眼卫生,合理使用眼睛,是完全可以恢复正常视力,消除假性近视的。而真性近视则是眼轴已经拉长了,无法缩短的,是不可逆的。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假性近视阶段不及时纠正和治疗,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真性近视。如果还是继续超负荷用眼,近视度数也会随之不断增加,就会发展成高度近视。因此,在假性近视时是挽救眼睛近视的最佳时期。

 

直接引起假性近视的根本因素睫状肌痉挛

       睫状肌位于眼睛内部呈环形的平滑肌,作用于晶状体,通过收缩和舒张,带动晶状体变焦,完成眼睛的调节工作。当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由于睫状肌的持续性收缩,会造成其出现痉挛,不能正常放松,从而引起假性近视。假性近视在眼力指标中也会有相应的体现,例如调节过度、调节灵敏度异常和调节放松异常。

 

(1)调节过度

 

调节:调节主要由睫状肌收缩、放松完成的。使远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方能看清远近处物体。

调节过度:其症状等同于调节超前,即眼睛总是在使用大于调节刺激的调节力(调节反应量>调节刺激量)。

 

 

(2)调节灵敏度异常

 

调节灵敏度:反应的是眼睛控制调节状态的能力(即眼睛在远近物体间快速切换时,晶状体快速聚焦的能力)。调节灵敏度异常:大多是由睫状肌痉挛或调节不足造成的。

 

正常标准:取±2.00的翻转拍和视力卡,以正负片各看一次为一周期,双眼:8个周期/分钟;单眼:11个周期/分钟。低于此结果者即为异常。

 

 

(3)假性近视症状

 

1)看远处模糊,并且早上症状较轻,傍晚或者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模糊加重。

 

2)看远与看近之间转换较慢,尤其是从近向远转换的时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清楚,比如忽然抬头看窗外或者较远处物体,要过一会才能看清楚;有些孩子会出现看书写字后看黑板要看一会才能看清楚的情况。

 

3)用眼容易疲劳,眼睛觉得酸胀难受。需要提醒家长的是,这些症状让孩子自己发现并且报告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一些孩子怕说出来后玩手机玩游戏会受到限制而故意隐瞒直到实在看不清楚黑板才告诉家长。因此对于近视的预防和监控要由家长更多的负起责任,让专业医生进行检查和鉴别。